7月14至16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23学术年会”在宁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研究院承办。年会以“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与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主题,围绕“高校分类标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同类型高校特色发展与评价研究”“‘双一流’大学与学科评价研究”“高校教师与学生分类评价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研究”“高校内部质量文化建设研究”“高等教育元评估研究”等议题展开,旨在探索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探究以高质量高等教育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来自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及教育质量评估中心的领导与全国各地350余位教育评估领域的专家、学者、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共赴这场学术盛宴、分享学术前沿成果。
会议于7月14日上午在我校栖霞校区开幕。
我校党委书记黄军伟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向与会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表示欢迎,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办学成就。他指出,江苏高等特殊教育发展质量是江苏高等教育质量的试金石,是支撑、推动江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黄书记希望此次学术年会能够为教育评估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搭建交流平台。同时,也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各位专家的新思想、新理念,促使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以及办学成效等方面有新提升和突破,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致辞,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指出,教育评估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对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保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苏聚力教育强省建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喜人成绩。此次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选择与南京特师联合举办此次学术年会,既彰显了对高等特殊师范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加速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致辞,他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对我校及各参会代表表示感谢,从高等教育评估如何面对数字化挑战、如何提高高等教育评估能力、如何看待高等教育评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问题,指出应重视评估结果对个人、学校、区域产生的影响,充分考虑教育的可评估性,在评估活动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寻找平衡点,通过专业化发展提高评估能力。
开幕式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副主任李智主持。
第一场大会交流的主旨报告由周作宇教授主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原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钟秉林教授做了题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问题的几点探讨》的大会主旨报告,他围绕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教育评价的改革走向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的相关问题,认为当今时代教育主要矛盾转化,公平和质量问题凸显,主张教育评价改革应该合理运用各类评价方式,提高教育评价科学性和有效性,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以及健全“综合评价”。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副局长马杰做了题为《推动高等教育评估改革,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大会主旨报告,传达了国家针对高等教育评估改革的最新指示精神以及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指出,高等教育评估将整合现有评估,进行分类评估,构建不同类别的评估体系,加强专项评估,推动专业认证,改革传统评估方式,创建高等学校信息化评估平台,使得高等教育评估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沈阳农业大学原副校长李天来院士作题为《高等教育评估的思考》的大会主旨报告,认为高等教育评估体系构建应坚持注重教育教学实效性原则、坚持教职工人均实效为主的原则、坚持评估指标分层次观测原则、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原则、坚持贯彻高等教育法的原则以及坚持准确地落实学校定位原则等。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梦泉教授做了题为《高等教育评价生态圈特性与治理学术思考》的大会主旨报告,指出当前高校商业排行榜体系问题突出,只能反映办学局部,商业的国际排行榜不能代表教育国际标准,商业的国内排行榜也不是教育国内标准,国际四大排行榜不仅会误导中国高校,也会误导国际高校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全球学校与学生发展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史静寰教授作了题为《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及首轮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简介与反思》的大会主旨报告,围绕“双一流建设: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方法:多元多维评价”“反思与思考”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大会交流的主旨报告分别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原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五邑大学特聘教授李亚东教授,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原主任,教育部正司级巡视员刘凤泰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育评估分会监事阎凤桥教授主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贵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厦门大学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所所长史秋衡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陆根书教授,中山大学原校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双高计划”建设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黄达人教授等等24位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参与,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其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常务理事、我校史万兵教授以我校在残疾人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管理方面的经验为实例、介绍了我校在残疾人教育管理研究以及高校教师科研绩效评价领域取得的成果,详细分析评价了我国残疾人高考招生与就业政策执行成效及现存问题,为我国残疾人高考招生与就业政策改进与完善提出政策建议,与此同时,从教育情怀和崇高境界视角阐明“生命多样性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辩证关系。
除了站位高、观点新、视野宽、创新实的大会主旨报告,本次学术年会还创新了学术交流模式,设置4个教师论坛与5个研究生论坛,4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担任教师论坛召集人和报告人,15位专家学者担任博士、硕士研究生论坛对话人,29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做了分论坛主题报告,交流探讨新时代高等教育特色发展与评价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实现了借助学术年会平台培养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后继人才的初衷和目标。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交流频繁。其中,我校管理学院(无障碍管理学院)张金福教授,教务处处长范莉莉研究员,分别担任分论坛二、分论坛三的召集人,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我校涂平荣教授做了题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学时与学分规范化研究》的主题报告,以我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为例,对课程学时、学分规范化进行评价与探究。
7月16日上午,10余位杂志主编参与主编面对面活动,来自《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王小梅、《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李改等10余位期刊负责人为与会的专家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讲解和回答关于论文选题、论文写作规范、投稿与论文修改等方面的专业问题,富于针对性地回应了全体与会人员关注的论文发表方面的难题及问题。
7月16日中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评估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举行闭幕式,教育评估分会副理事长史秋衡教授代表大会主办单位致闭幕词。
会议达成了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估改革的共识,进一步凝聚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学术共同体,对于有效推进高等院校分类评价,促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与水平,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发挥了学会的积极作用。(文/耿希 史万兵 图/党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宋宁宁 审核/陈蓓琴 杨黎珍)